python文件操作_Python教程
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,不管是学习哪种数据类型的操作,当我们在程序测试的时候使用的数据都没有进行保存,如果我们要统计分析数据的相关性,那么我们就需要将数据保存到本地文件中,在Python中提供了访问文件、访问目录、读取文件和写入文件的操作,Python的文件对象也被称为类似文件对象或者流,本节我们先进行文件操作的相关学习。
1. 创建和打开文件
我们在创建或者打开文件的时候需要使用到open()函数,它的语法结构为:
file=open(filename,mode=’r’,buffering=-1,encoding=None,errors=None,newline=None,closefd=True, openr=None)
在这些参数里,我们常用到的有filname和mode,其余的参数大家可以作简单的了解。
1) filename
filename为要被创建或者打开的文件,使用单引号或者双引号,如果和当前文件在同一文件夹下,可直接写文件的名字,如果不在则要输入绝对路径。
2) mode
mode为参数的设置模式,指定了文件的打开方式,默认打开方式为只读(r),常用的mode参数有r、rb、wb、xb、ab和rt、wt、xt、at,分别对应了二进制文件和文本文件,在使用的时候t可以省略。
3) buffering
可选参数,可以设置缓冲模式,如果为-1则自动设置缓冲区,通常为4096或8192个字节,如果为0则关闭缓冲区直接写入文件中。
4) Encoding和errors
前者为打开文件的编码方式,后置指定编码错误的时候处理方式。
5) newline
换行方式。
6) closefd
文件描述时使用。
7) opener
文件描述时使用。
我们通过例子来创建一个文件。
file = open('test.txt','w') file.write('第一次写入') file = open('test.txt','r+') file.write('第二次写入覆盖第一次写入')
此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目录下多了一个test.txt的文件,我们打开它。
我们可以发现文本中的内容为我们第二次写入的内容,因为第一次我们是创建了这个文件,然后第二次我们再次打开这个文件,打开方式为可覆盖的方式,第二次我们写入的内容也就覆盖了我们第一次写入的内容,下面表格中统计了常用的打开方式。
参数 | 方式 | 文件 |
r |
只读模式 |
需存在 |
rb | 二进制格式(打开)、只读模式 |
需存在 |
R+ | 可读可写入模式,覆盖当前文本内容 |
需存在 |
rb+ |
二进制格式(打开)、读写模式 |
需存中 |
w |
只读模式 |
存在则覆盖,不存在新建 |
wb |
二进制格式(打开)、只读模式 |
存在则覆盖,不存在新建 |
w |
先清空文件,然后可读写 |
存在则覆盖,不存在新建 |
wb+ |
二进制格式(打开)、读写模式 |
存在则覆盖,不存在新建 |
a |
追加模式打开文件,在文件末尾可写入 |
|
ab |
二进制格式(打开)、后同上 |
|
a+ |
以读写模式打开、末尾追加 |
|
ab+ |
二进制格式(打开)、后同上 |
我们在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下追加模式。
代码如下:
file = open('test.txt','w') file.write('第一次写入。') print(file) file = open('test.txt','a+') file.write('第二次追加写入。') print(file)
文件内容为:
第一次写入。第二次追加写入。
输出结果为二进制格式:
<_io.TextIOWrapper name='test.txt' mode='w' encoding='cp936'> <_io.TextIOWrapper name='test.txt' mode='a+' encoding='cp936'>
2. 关闭文件
我们可以在写入之后需要文件关闭掉,以保证文件中的内容不被恶意插件修改,关闭的方式为:
file.close()
在文件使用的末尾添加即可。
3. 总结
关于文件的创建和打开,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打开或者创建方式,这点对我们后续的文件操作十分重要,下一节我们学习文件的读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