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vue ssr原理并自己搭建简单的ssr框架
对此感兴趣的朋友,看看idc笔记做的技术笔记!
前言
大多数Vue
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理解vue ssr原理并自己搭建简单的ssr框架,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可以用来参考一下。
对此感兴趣的朋友,看看idc笔记做的技术笔记!
前言
大多数Vue项目要支持SSR应该是为了SEO考虑,毕竟对于WEB应用来说,搜索引擎是一个很大的流量入口。Vue SSR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了,但是如果是把一个SPA应用改造成SSR应用,成本还是有些高的,这工作量无异于重构前端。另外对前端的技术要求也是挺高的,需要对Vue比较熟悉,还要有Node.js 和 webpack 的应用经验。
引入
Vue是一个构建客户端应用的框架,即vue组件是在浏览器中进行渲染的。所谓服务端渲染,指的是把vue组件在服务器端渲染为组装好的HTML字符串,然后将它们直接发送到浏览器,最后需要将这些静态标记"激活"为客户端上完全可交互的应用程序。
服务端渲染的优点
- 更好的SEO,搜索引擎爬虫可以抓取渲染好的页面
- 更快的内容到达时间(首屏加载更快),因为服务端只需要返回渲染好的HTML,这部分代码量很小的,所以用户体验更好
服务端渲染的缺点
- 首先就是开发成本比较高,比如某些声明周期钩子函数(如beforeCreate、created)能同时运行在服务端和客户端,因此第三方库要做特殊处理,才能在服务器渲染应用程序中运行。
- 由于服务端渲染要用Nodejs做中间层,所以部署项目时,需要处于Node.js server运行环境。在高流量环境下,还要做好服务器负载和缓存策略
原理解析
先附上demo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wmui/vue-ssr-demo
第一步:编写entry-client.js和entry-server.js
entry-client.js只在浏览器环境下执行,所以需要显示调用$mount方法,挂载DOM节点
代码如下:
import Vue from 'vue';
import App from './App.vue';
import createStore from './store/index.js';
function createApp() {
const store = createStore();
const app = new Vue({
store,
render: h => h(App)
});
return {app, store}
}
const { app, store } = createApp();
// 使用window.__INITIAL_STATE__中的数据替换整个state中的数据,这样服务端渲染结束后,客户端也可以自由操作state中的数据
if (window.__INITIAL_STATE__) {
store.replaceState(window.__INITIAL_STATE__);
}
app.$mount('#app');
entry-server.js需要导出一个函数,在服务端渲染期间会被调用
代码如下:
import Vue from 'vue';
import App from './App.vue';
import createStore from './store/index.js';
export default function(context) {
// context是上下文对象
const store = createStore();
let app = new Vue({
store,
render: h => h(App)
});
// 找到所有 asyncData 方法
let components = App.components;
let asyncDataArr = []; // promise集合
for (let key in components) {
if (!components.hasOwnProperty(key)) continue;
let component = components[key];
if (component.asyncData) {
asyncDataArr.push(component.asyncData({store})) // 把store传给asyncData
}
}
// 所有请求并行执行
return Promise.all(asyncDataArr).then(() => {
// context.state 赋值成什么,window.__INITIAL_STATE__ 就是什么
// 这下你应该明白entry-client.js中window.__INITIAL_STATE__是哪来的了,它是在服务端渲染期间被添加进上下文的
context.state = store.state;
return app;
});
};
上面的asyncData是干嘛用的?其实,这个函数是专门请求数据用的,你可能会问请求数据为什么不在beforeCreate
或者created
中完成,还要专门定义一个函数?虽然beforeCreate
和created
在服务端也会被执行(其他周期函数只会在客户端执行),但是我们都知道请求是异步的,这就导致请求发出后,数据还没返回,渲染就已经结束了,所以无法把 Ajax 返回的数据也一并渲染出来。因此需要想个办法,等到所有数据都返回后再渲染组件
asyncData需要返回一个promise,这样就可以等到所有请求都完成后再渲染组件。下面是在foo组价中使用asyncData的示例,在这里完成数据的请求
代码如下:
export default {
asyncData: function({store}) {
return store.dispatch('GET_ARTICLE') // 返回promise
},
computed: {
article() {
return this.$store.state.article
}
}
}
第二步:配置webpack
webpack配置比较简单,但是也需要针对client和server端单独配置
webpack.client.conf.js显然是用来打包客户端应用的
代码如下:
module.exports = merge(base, {
entry: {
client: path.join(__dirname, '../entry-client.js')
}
});
webpack.server.conf.js用来打包服务端应用,这里需要指定node环境
代码如下:
module.exports = merge(base, {
target: 'node', // 指定是node环境
entry: {
server: path.join(__dirname, '../entry-server.js')
},
output: {
filename: '[name].js', // server.js
libraryTarget: 'commonjs2' // 必须按照 commonjs规范打包才能被服务器调用。
},
plugins: [
new HtmlWebpackPlugin({
template: path.join(__dirname, '../index.ssr.html'),
filename: 'index.ssr.html',
files: {
js: 'client.js'
}, // client.js需要在html中引入
excludeChunks: ['server'] // server.js只在服务端执行,所以不能打包到html中
})
]
});
第三步:启动服务
打包完成后就可以启动服务了,在start.js
中我们需要把server.js加载进来,然后通过renderToString方法把渲染好的html返回给浏览器
代码如下:
const bundle = fs.readFileSync(path.resolve(__dirname, 'dist/server.js'), 'utf-8');
const renderer = require('vue-server-renderer').createBundleRenderer(bundle, {
template: fs.readFileSync(path.resolve(__dirname, 'dist/index.ssr.html'), 'utf-8') // 服务端渲染数据
});
server.get('*', (req, res) => {
renderer.renderToString((err, html) => {
// console.log(html)
if (err) {
console.error(err);
res.status(500).end('服务器内部错误');
return;
}
res.end(html);
})
});
效果图
demo已经上传到github:https://github.com/wmui/vue-ssr-demo
【图片暂缺】
结语
个人实践Vue SSR已有一段时间,发现要想搭建一套完整的 SSR 服务框架还是很有挑战的,或许 Nuxt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对 Nuxt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一个开源小作品Essay
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,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,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php教程。
注:关于理解vue ssr原理并自己搭建简单的ssr框架的内容就先介绍到这里,更多相关文章的可以留意